学院各位同学:
由省科协、省教育厅、团省委主办的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双百大赛)已连续举办十五届,在引导和帮助我校广大青年学生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参与科学传播,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搭建了展示平台。为做好第十六届“双百双创”大赛作品校内选拔有关工作,根据《第十六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工作方案》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学校全日制在读大学生、研究生(以下简称大学生)。组队参赛时,人数不超过6人。
二、作品分类及报送内容和要求
参赛作品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实体科普作品;二是数字科普作品;三是科普展演。根据《安徽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我省科技创新“336614”重点领域开展作品创作。
(一)实体科普作品
主要包括科普展教品、跨媒介叙事科普作品等。
1.科普展教品
包括专门用于科学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和科学方法普及)和教育的展示品或教学工具,旨在通过直观、互动、趣味的方式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递科学原理、技术应用、自然现象等相关内容。如适用于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公共场所的科普宣传展品,校园科普活动中的教学辅助工具等。
报送内容和要求:提供至少三种不同角度的实物图片,包括正面、侧面和背面视图,如作品有特别细节或特色部分,请单独拍摄特写镜头,以便更好地展示作品的独特性。所有图片应确保清晰、明亮,能够真实反映作品的材质和色彩。图片背景应简洁、干净,以突出作品本身。作品实物演示视频(时长不超过4分钟);参赛作品申报文档(包括作品简介、作品代表性照片、科学原理及方法、创作目的、设计方案、技术文档、引用来源等相关材料)。
2.跨媒介叙事科普作品
包括通过以多种媒介交互的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协同叙事,每种媒介围绕同一核心科普故事或科学主题,从不同角度拓展内容,形成互补、关联的叙事体系。如图文互动科普小说,交互式科学绘本等。
报送内容和要求:至少两种媒介交互,例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互动小程序+图文等,不同媒介内容需共同深化科学主题,而非简单重复。图文互动科普小说需完整且独立成篇的电子文稿(1000至15000字);交互式科学绘本(绘画技法不限,须整幅原稿,最大幅面为25cm * 35cm;单图≥2MB;至少四幅并按故事顺序命名),若参赛作品包含音频、视频(时长1-4分钟)、互动程序等,需提交对应文件;参赛作品申报文档(包括作品简介、作品代表展示图、科学原理及方法、创作目的、设计思路、引用来源等相关材料)。
(二)数字科普作品
主要包括多媒体科普作品、H5科普互动作品、AI科普工具开发作品、元宇宙科普空间设计作品等。
3.多媒体科普作品
包括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载体,对科普资源进行处理和存储,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或交互设备进行创作和传播的视听或互动内容。如科普漫画、科普动画、科普微视频、科普短视频、科普微电影等。
报送内容和要求:科普漫画(最低画幅要求1920*1080P,单幅图片不低于2MB)、动画视频、微视频、短视频、微电影(参赛作品帧速不低于12帧/秒,时长1-4分钟,需包含完整的片头片尾,片头须有参赛作品名称,片中旁白或对话使用普通话、方言均可,须标注中文字幕,引用需注明来源);参赛作品申报文档(包括作品简介、代表性展示图、科学原理及内容、创作目的、设计思路、创作脚本、引用来源等相关材料)。
4.H5科普互动作品
包括基于HTML5技术开发的,集成了多媒体元素与互动设计的科普作品。如互动科普小游戏、虚拟科普实验、科普情境模拟等。
报送内容和要求:作品效果图、演示视频(时长不超过4分钟),作品可兼容主流浏览器(Chrome、Safari、Firefox等)及移动设备(Android、iOS系统),需提供可在线访问的链接(如在线服务器或平台),并提供离线打包版本(包含必要的文件,如HTML、CSS、JS文件和资源);参赛作品申报文档(包括作品简介、代表性展示图、科学原理及内容、创作目的、设计思路、作品源代码、技术文档、引用来源等相关材料)。
5.AI科普工具开发作品
包括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面向公众科学普及需求开发的可交互、可推广的数字化工具或应用平台。如智能问答系统、虚拟实验平台、AR科普应用等。
报送内容和要求:作品效果图、演示视频(时长不超过4分钟),作品建议采用开源框架,可支持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iOS/Android),需提供源代码、可执行程序、API接口文档等;参赛作品申报文档(包括作品简介、代表性展示图、科学原理及内容、创作目的、设计思路、作品源代码、可执行程序、API接口文档、技术架构图、核心算法解释性说明、引用来源等相关材料)。
6.元宇宙科普空间设计作品
包括以基于元宇宙技术架构(如虚拟现实、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构建的沉浸式虚拟科普场景,通过多维度交互体验实现科学知识的场景化传播。如虚拟展厅、历史场景还原等主题空间,需构建符合科学认知规律的场景化知识传播体系。
报送内容和要求:作品效果图、演示视频(时长不超过4分钟),可选用自主开发引擎,需包含至少3个互动科普场景;参赛作品申报文档(包括作品简介、代表性展示图、创作目的、设计思路、科学原理及内容、3D模型文件、场景逻辑脚本、场景运行环境说明、交互设计文档、引用来源等相关材料)。
(三)科普展演
主要包括科学实验秀、科普讲解、科普短剧等。
7.科学实验秀
通过对科学实验的演示,将科学实验的教育元素与互动表演的趣味元素结合,在实验道具的辅助下,突出科学知识和原理的趣味性特征。实验所需器材,材料均由选手自行准备;实验表演可以是独自一人或团队多人演示,具体形式不限。
报送内容和要求:实验秀代表性展示照片、视频(实验内容自选并自行拍摄实验秀过程,时长不超过10分钟,需包含完整的片头片尾,片头须有参赛作品名称,对话使用普通话,须标注中文字幕);参赛作品申报文档(包括作品简介、代表性展示照片、科学原理及方法、创意说明、创作目的和方法、实验设计等相关材料)。
8.科普讲解
包括通过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形式,讲解科学知识、诠释科学原理、讲述科学故事。
报送内容和要求:讲解视频,参赛选手或虚拟数字人(使用率≤50%),均可进行讲解,需自行拍摄讲解过程或录制PPT演示文件,时长不超过4分钟,选手可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进行讲解;参赛作品申报文档,包括作品简介、代表性展示照片、科学原理及方法、创意说明、创作目的和方法、AI参与程度说明等相关材料。
9.科普短剧
包括通过表演剧的形式对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进行展现,如创作情景剧、舞台剧、话剧、歌舞剧、音乐剧、木偶剧等。
报送内容和要求:短剧视频(参赛选手自行拍摄表演过程,选手可根据故事情节自行准备道具、服装和舞台化妆,表演时长不超过10分钟);参赛作品申报文档(包括作品简介、代表性展示照片、科学原理及方法、创意说明、剧本内容、目的和方法)。
以上所有作品报送格式的申报文档均为Word(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照片格式均为JPG(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片比例为16:9,图片命名规范为作品名称-序号);视频格式均为MP4(分辨率为1920*1080P,画面比例为16:9);压缩包格式均为RAR。
三、参赛要求
1.待十六届“双百双创”大赛省赛网报系统开通后,必须在大赛官网(http://117.68.9.192:8030/portal/sbIndex.html)注册账号及申报参赛作品;所有参与校赛项目必须在各学院报校团委前在省赛官网完成作品报备。
2.作品主题要具有科学性、普及性、原创性、专业性和公正性,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3.作品须为原创,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要求,无知识产权争议,严禁抄袭。
四、赛程安排
(一)作品征集阶段(6月1日前)
参赛团队向学院团委报名提交相关参赛材料,作品文件夹需以“姓名+作品名称+作品细分类别”命名、作品汇总表(见附件2)电子版发送至学院团委邮箱kcxytw@126.com。
(二)学院评审阶段(6月5日前)
学院团委对申报作品进行评审,并择优向校团委推荐,作品推荐数量每大类不少于5件,总数不超过15件。
(三)学校评审阶段(待通知)
(四)推报省赛阶段(待通知)
五、表彰奖励
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优秀作品推荐参加第十六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院赛获奖作品学生可以作为创新创业学时记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学时。
六、注意事项
1.参加本次比赛的同学请务必注意本届省赛作品选题具有明确导向性,并牢固把握大赛作品重在科普内涵与价值的发掘,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不建议直接推报强学术科技作品的发明制作,请平衡好作品在科学性、普及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的尺度。
2.其他未尽事宜可加入本次选拔赛QQ群,群内将会分享学院往届获奖作品。
